关于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子关系,相信是很多父母都很关注的话题。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亲密的亲子关系的简历到底依赖哪几点。
餐厅里,邻座的一个孩子妈妈在照顾孩子吃饭。
她不停地往孩子的碗里夹菜,红色的胡萝卜,绿色的青菜,红色的西红柿,告诉孩子这些菜很有营养。小嘴巴里塞满饭的孩子,一个劲地摆手摇头,可妈妈无视他的动作,又在碗里加了一个肉丸子。
“嘭”的一声,孩子把碗扔了,孩子妈生气地站起来,一边去收拾,一边对着孩子嚷:“你这孩子怎么这样?妈妈给你夹了这么多好吃的,你还把碗给扔了。”
孩子委屈地看着妈妈,眼泪吧嗒吧嗒地流了出来。餐桌上有人问他:“你吃饱了吗?是不是不喜欢吃这些菜?”
孩子点点头,用手指着绿色的青菜说:“不要不要”。
其实,孩子情绪不好,发脾气,和他们的需求不被满足有极大的关系。
孩子的需求被满足的重要条件,就是家长要看到孩子的需求,家长了解孩子的需求。家长和孩子之间,有一个良好的语言沟通,是建立美好亲子关系重要的桥梁。
搭建这个桥梁,就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:
①利用孩子感兴趣的动画片或者卡通人物,寻找共同话题。
很多家长没有办法做到全职陪伴孩子,这也就导致和孩子在一起,会觉得缺乏话题。
即使和孩子在一起,一般也是“躯壳式”的陪伴,加上有的孩子也不愿意开口说太多,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主动找话说。
记得《爸爸去哪儿5》里邓伦和小山竹这一对临时搭档的“父女”,初次见面,邓伦担心小山竹放不开,所以他用了一个小妙招,见到“女儿”的第一句话,就是用东北话打招呼的,小山竹顿时乐开了花,问邓伦:“你也会说东北话”。
“东北话”让这对陌生的“父女”,瞬间打得火热,横扫了陌生感和距离感。
②利用夸张的表情和体态语言,引起孩子的好感。
和孩子沟通的时候,家长们应该把自己本来的角色转换一下。
比如,蹲下来,用同样的高度和孩子说话。或者是,用夸张的表情和丰富的体态语言,用身体和手的动作来表达情感、交流信息。
和孩子在一起,你要把自己变成一个“孩子王”,这种角色通常在成人看来就像神经病,但孩子最喜欢这种角色。
③学会100%的倾听和100%的回应,和孩子产生共鸣和互动。
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们也需要家长们去倾听他们的需求。
有时家长真的不了解孩子,在孩子愿意表达的时候,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认真倾听,这也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尊重和疼爱。
④利用游戏,和孩子达成“合作”。
游戏是孩子学习知识最重要的途径,通过游戏,也可以建立更亲密的亲子关系。
家长可以利用一些游戏,来和孩子一起“合作”,在合作的过程中,让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,让孩子懂得语言的魅力。
而且这样的过程也能让你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,和他共同去做一些事情,才能产生生活链接和精神链接,才能让亲子感情得以稳固。
比如,你可以画几个小汽车,让孩子来给汽车涂颜色,在涂色开始之前,你可以和孩子沟通,他喜欢什么颜色,哪里需要装饰一下;汽车涂色以后,带着谁一起,去哪里兜风。
在游戏过程中,激发孩子多表达,再慢慢引导孩子,把语言表达延伸到生活中去,这样,孩子在有需求的时候,会开口说出来,告诉你他的心里感受,避免了他不想说,说不出,家长也不懂得,最后他只能用发脾气来表达。
父母要想与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,更重要的是尊重孩子,不要处于一个居高临下的位置,而更多的选择与孩子做朋友!
免责声明:以为内容仅供参考、学习之用。部分稿件来源于互联网,版权属于原作者及网站所有,如觉侵权,或涉及版权问题,烦请联系小编删除。